市场直击
深圳特区报讯(记者 徐强)昨天,随着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公开出让宝安中心区三宗商业地块,深圳迎来今年土地出让的最高峰。根据该中心公布的土地出让计划,本月共有28宗土地出让(其中一宗为深汕合作区),为今年出让数目最多的月份,其中还有3宗居住用地将于22日和25日出让。这也是继今年2月份出让鹿丹村片区综合改造工程重建项目用地10个月后,深圳再次出让居住用地。
深圳土地市场在经历了6个月的平淡期后,终于在年底发力,一口气推出28宗土地,这些土地分布在宝安、龙岗、坪山、南山和盐田等区,其中一宗位于深汕合作区,出让总数占今年土地供应总量的三成多。坪山和龙岗是本月土地出让的“大户”,占据总数的七成。
在出让的28宗土地中,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较为“罕见”地推出了三宗居住用地,分别位于坪山新区和宝安区,将于22日和25日出让,出让总面积约8.58万平方米,出让方式为公开拍卖。
记者了解到,三宗居住用地中的一宗在坪山新区,项目建成后,45000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将由深圳市坪山新区管理委员会以4500元/平方米的综合成本价予以回购,其余住宅和商业产权归竞得人,可按规定销售。另外两宗在宝安区,位于尖岗山片区,目前尖岗山片区多为别墅区,今年售罄的某公馆890平方米独栋别墅总价1.2亿元/套起,在售的某别墅均价8万至9万元/平方米。
业内人士预计,作为深圳土地市场上最稀缺的土地品种纯居住用地,这三宗土地必将引发一场激烈的争夺。
从近三年的土地出让情况来看,深圳极少出让居住用地,去年10月份仅出让一宗位于龙华的居住用地,现场竞价次数超过80轮,最后由龙光地产以46.8亿元总价拿下,一举问鼎深圳住宅地块的总价地王。今年到现在为止,也仅有一宗居住用地出让,即今年2月鹿丹村片区综合改造工程重建项目用地公开出让,现场经过70次激烈叫价,最后由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竞得。
今年以来,进入深圳市场的地产开发资金明显增加,土地需求明显加大,深圳市政府一次推3宗居住用地十分少见,很多开发商志在必得,再次诞生地王的可能性较大。此外,居住用地供应的增加,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深圳楼市的供需矛盾,对平抑房价有作用。
昨天出让的三宗土地均位于宝安中心区,土地用途为商业用地,准入行业类别为互联网产业、物流与商贸流通业、家具制造业。最终成交两宗,分别由深圳市中意富华有限公司、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以底价4.37亿和11.94亿元竞得,另外一宗流拍。
相关
新闻
深圳加快城市更新审批流程
释放更多空间缓解供需矛盾
深圳特区报讯(记者 徐强)目前深圳新建商品住房用地主要来源于城市更新,而城市更新的审批流程长,更新成本高,因此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改造上市的楼盘一般价格也比较高。记者昨天从市规划国土委获悉,为进一步简化城市更新的审批环节,目前该委在全市范围推广的综合整治类城市更新,极大简化了审批流程,提高了城市更新的效率,加快了存量土地二次开发的节奏,成为今年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。
深圳土地资源十分紧缺,未来5年,深圳每年仅0.33平方公里的新增住宅用地供应,新地几乎无地可供,城市更新目前已成为深圳住宅用地供应的主渠道。来自市规划国土委的统计,去年深圳房地产住宅用地90%以上来自旧改,而未来旧改供应的房地产用地占比将会更高。
然而,城市更新的流程繁琐、审批效率低、周期长却是现实存在的问题。市规划国土委从城市更新的审批流程入手,找出城市更新运行效率低下的症结所在,在“下放审批权、简化审批流程”等方面进行改革,缩短更新周期,提高城市更新效率,以适应当前市场的需要,为城市发展释放更多空间。与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普遍需要几年的更新期相比,综合整治类城市更新从申请到开工建设最快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。
目前,综合整治类城市更新已在多个旧工业区试点,很多旧工业区通过综合整治类城市更新迅速转型。比如蛇口网谷、天安云谷、大运软件小镇、大鹏新区印染厂、罗湖笋岗艺展中心、宝安西乡臣田工业区、宝安西乡西成工业区等。这些老工业区在原旧厂房的基础上,通过加改扩建,用较低的改造成本取得了较高的价值,土地附加值也大大提高。
内资企业成甲级写字楼最大主顾
深圳特区报讯(记者 陈文标)民营经济繁荣是深圳相对于国内很多城市的一大特色,这个特点也体现在甲级写字楼的客户结构上。昨日,戴德梁行发布的《2015年深圳甲级写字楼新增需求结构分析报告》显示,内外资企业2015年占用甲级写字楼面积的比例为83:17,内资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。
按照公司数量统计,内外资的比例为79.2:20.8;按占用面积计算,两者差距更大,内外资比例为83.0:17.0。“显然,内资企业在近年甲级写字楼租赁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。”戴德梁行的分析师如是说。
报告称,在深圳产业结构优化、营商环境提升以及金融改革创新的加速推进下,内资企业尤其是内资金融类企业纷纷加快拓展步伐,对写字楼租赁需求保持旺盛态势,对入驻写字楼的标准也不断提高,成为深圳甲级写字楼租赁成交的主力。相反,基于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及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升温,外资企业纷纷调整租赁策略,拓展、换租的步伐明显放缓,在甲级写字楼新增需求中占比也进一步下降。
从企业类型看,金融类企业依旧是甲级写字楼需求市场的“霸主”。 按占用面积统计,金融类企业占比达69.7%,相比去年提高了6.9个百分点;单个企业平均占用面积为1363平方米,比去年大幅提高,主要是受金融总部企业办公面积体量庞大的影响。企业类型主要以银行、保险、证券、基金、信托、投资等传统金融机构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