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期提示
人的大部分认知来自小时候的经历。由于幼时的思想还未成熟,自身及家庭成员的思想、言语和情绪很容易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建立关联并形成情绪“种子”,从而制造了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行为和思维模式,影响其日后的生活。
心有“挂碍”是家庭教育的结果
◎ 包丰源
喜悦是提升正能量,负面情绪是消耗正能量。人的生命成长和自然的基本构成都是能量,当一个人遇到苦难或者在思想中将之定义为苦难,就会产生恐惧、害怕等情绪,最终选择逃离。我们过去常说的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”,是希望人能够发奋努力读书,而现代更提倡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,才能发挥一个人最大的潜能。给予孩子过大的压力会让他承受本不应该有的“责任重担”,致使其生命能量受到阻碍,不能有效流动。
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大都源于心灵,因为心里有“挂碍”才会出现各种所谓的“疑难杂症”。所谓的“挂碍”就是心里在意的事,这些事情与伦理道德无关,而是早期家庭教育书写的结果。
前年,邻居引以为豪的孙子在入学军训时,因为一言不合居然用玻璃瓶砸破了一个同学的脑袋。虽说事后父母陪他一起去向同学赔礼道歉,也做出了积极赔偿,但他还是被学校开除了!
在为他感到痛心的同时,我百思不得其解。在我的记忆中,他还是十几年前那个我所见到的乖巧可爱的小男孩,为什么现在却会如此敏感与暴躁,如此冲动且不计后果呢?
经过了解,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。原来,十几年来,他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。原本相亲相爱的夫妻,因为不能适应平凡生活中的诸多变迁与琐事,开始相互指责与埋怨,争吵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,打架也屡有发生……更严重的是他们经常拿孩子出气,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,而且从不分场合。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,又怎会不敏感暴躁呢?于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当年活泼可爱的孩子逐渐变得内向、反叛了。
家庭是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开始学习和成长的第一个地方,儿童时期也是人形成自己的个性、品质的关键时期。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,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和价值取向。
当父母情绪出现问题时,常常会通过孩子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感觉形成“种子”存储在孩子潜意识中,编制成一套生命程序,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发挥作用,随时影响孩子的生活与命运。甚至在怀孕期,妈妈的情绪、负面想法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。
其实邻居孩子的那一砸并不是要砸他的同学。同学那句惹恼他的话只不过是个导火索,把他这么多年所受的委屈、压抑与愤恨激发了出来,让他失去了理智,才会酿成如此恶果。
人格成长与自我价值感获得的最重要阶段是在12岁以前,以从父母及成长环境里获得的“无条件的爱”的多少为依据。在此阶段,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不是使其获得知识,而是培养美好心灵。
孩子的状况都是父母的投射,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。父母不当的教育以及父母自身的很多情绪影响着孩子,结果就会造成“代代相传”。一个爱孩子、有觉悟的父母不应该总想着怎样去改变孩子,而是应该从改变和提升自己做起,把教育的重心从孩子转移到自己身上。